400-123-4567

观察一些中日间目前已知的最新贸易数据发布日期:2024-08-27 23:00:10 浏览次数:

  疫情进入到第三个年头,全球已无一处可以独善其身,即便连南极洲也不能幸免大家都受到相关防控封锁而带来的冲击,但从目前所能掌握的官方公开统计数据来看,中日间在2021年的双边贸易额是逆势增长的,而且增速还非常快,加之2022年后,RCEP也将生效施行,一些标志性的经济数据就非常值得来关注一下 *(本文大量使用2020年已确定的数据,部份采用2021年上半年已确定的数据

  日本离不开中国,中国也需要日本日本是一个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国家,对外贸易是日本立国的根本,而旅游这种,真是只有喝多了才会认为是根本的存在,当疫情在2020年呈现大规模的爆发之后,日本的进出口受到了自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打击,进出口同比下滑13.5%和11.1%

  细分来看,日本对米国、日本对东盟、日本对欧盟的贸易总额跌幅都超过两位数唯一的例外是日本对中国的贸易2020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逆势增长了2.7%,且随着其对欧美东盟市场出口额的大幅降低,导致对华出口在日本出口贸易中的占比首次超过 20% ... ... 也就是说,日本1/5商品的出口,需要中国市场来消化

  而根据财务省2021年上半年度的报告,日本对华出口增长27%,进口增长14.5% ,至本年度11月时,中日间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2018年的35万亿日元,2021年双边贸易额开创历史新高已成定局 ... ... 究其原因,从中国一侧看,由于率先从疫情中得到回复,且在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故而之前受疫情压制的消费需求也得以快速释放,其中自然就包含对全世界的进口需要,日本则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反观米国方面,不但其自身进口意愿疲弱(较晚发生疫情,却完全无法遏制,乃至于出现失控状态),甚至还倒过来对日本也施加进口限制(详见之前投稿在钢铁问题上无能且抑郁中的经产省),导致自2020年开始,中国再次超越米国,成为了日本第一大出口对象国(首次是2007年 笔者注)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看中日贸易的统帐,还得再往下细分看具体大项 ——2020年的中国对日本出口中矿物燃料 降低 37.2%服装及辅料 降低 17.7%交通运输设备 降低 14.8%信息技术设备(电脑设备、监控设备 等) 增长 15.1%口罩原料等纤维类制品 增长 67.7%

  2020年的日本对中国出口中矿物燃料 降低 33.9%电视设备 降低 45.3%建筑及矿山用机械 降低 34.9%乘用车 增长15.9%纸张和纸制品 增长 26.6%有色金属 增长 41.1%摩托车整车 增长 102.3%

  2021年上半年的中国对日本出口中家具类 增长 23%机电设备类 增长 26.2%有色金属 增长 49.3%矿物燃料 增长 98.7%(属于是经济回暖后的报复性恢复,同时也是日本需求能源过冬)

  从上述统计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作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无论如何离不开中国的,根据财务省的统计,至2019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总额达到33万亿円,占日本对外贸易份额的 21.3%,超过排在第2位的米国6个百分点(所以类似麻生太郎的暴论,你就当他是脑袋有坑即可);

  但是反过来讲,作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一 东盟 第二 欧盟 第三 米国),对日贸易也是中国对外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彼此间在 机电设备、化学制品、汽车整车及部件、原材料、通信器材 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

  彼此的市场规模及营商环境不可替代早两年,当时还是安倍在任上,当时虽然在嘴上他不这么说,但背地里还是或明或暗的执行着要求大型企业会社将在华业务转移至第三国的策略,但让日本人自己也很无语的是,无论哪个第三国,都无法在综合成本上作到中国的水平(甚至是一半的水平都作不到),印度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但其内部各邦的行政管理割裂且治安混乱,甚至连语言都无法统一 ;越南虽然有廉价的劳动力,但国内物流网只能勉强覆盖沿海大城市,且越南缺少腹地,其内部市场也仅局限在少数上流阶层,大多数越南人的收入根本支撑不起他们买日本货 ;缅甸、泰国 虽然也有不错的市场体量,但内部政治处于不确定期,无法提供日企一个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 ... ... 其它诸如孟加拉、菲律宾、印尼 ,基本也是类似问题,甚至更糟,所以环顾下周遭(韩国与日本还是同质竞争关系 详见笔者投稿再谈河野被喷【在日韩国人】 浅析韩国的痛点),日企不是不能选,而是他们根本没得选 ,很多人确实作出了选择,然后就是一个打掉了牙齿再往自己肚子里咽的结局 ——相关企业在印度与越南付出成本的成本,然后基本看不到成比例的回报,等到疫情爆发之后,印度与越南当局防疫不利,搞得日企要么关门大吉,要么继续流血 ... ...

  作为全世界日期投资最多的国家(截至2020年10月 外务省数据),日本在华(不含那头羊 详见笔者投稿绵羊 与 推土机)企业网点数量33341个,占日本海外企业总数的41.4%,且类型上以制造业及相关行业居多,而根据日方自己的近期的调查显示,除了早些年相对廉价的成本及完善的物流、社会配套条件、庞大的优质市场外,这两年里中国有力且成功的遏制了疫情也成为了日期选择继续且深化在华经商的源动力

  反过来,除了针对相关资源国的投资外(非洲、南美、澳洲),日本也是中国企业作对外投资的不二首选——按商务部统计数字,2020中国对日直接投资3.6亿米刀,看似规模很小(毕竟中企投资是受到一定场外因素限制的),甚至无法列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20位,但同比增长42%,2021年上半年对日直接投资2.9亿美元,同比增长303.5%

  日本经产省外资系企业动向调查显示,2020年在日中资企业317家,集中于贸易、信息通信等服务业(比方说那个输出原神的),但近些年,随着中国科技的长足进步,中企在制造业领域里也一样收获了日本市场的足够肯定,你比方说 ——海尔(对话日本主妇:揭秘中国品牌是如何走进日本家庭的)

  日本也有一个高质量的国内市场,2020年日本的商品零售总额接近150万亿円,且日本在深度老龄少子化的不归路上高速奔驰,他们就需要在各类人力资源类产业上采购国外的产品(而不是自己组织生产,因为没有人了,你就保不住相关的生产线 ... ... 这就是不生小孩的恶果),而能提供相关(高质量)产品或服务的,放眼全世界,仅剩中国一家 ... ...

  所以只要没有场外因素影响,中国企业在日投资的前景也是十分光明的(怎么感觉就是在赚取夕阳产业 + 宅男经济 的钱 莫名的感觉有些讽刺)

  有必要指出的是,相较于笔者学生时代时中日贸易以中方输出劳务、原材料、粗加工 来换取日方的高附加值工业化产品 以及近乎是单向的文化产业输出,这些年里,中日贸易已经有了全新的形势,概括性的可以总结为 :中国对日输出了绝大多数的工业产品,甚至包括高端制造,附带上一些原材料和高科技领域里的劳务输出(广大在东京敲代码的中国码农们,说的就是你们 233),日本仅保留了极个别的高科技领域及整车产品、部件的阵地,相较于过去,日本对中国的需求是扩大了,但彼此间的上下地位已然是互换了

  上述总结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两国的贸易数据上 ——日方公布的2019年中日间贸易,日方的逆差为3.8万亿円 ... ...数据可以被质疑说是不准确,但如此大规模的逆差,你再怎么说不准,也无法否认相关的事实

  展望未来,日本的路在何方2021已经过去,岸田内阁的所谓新资本主义也即将露出真面目,那在笔者观察,摆在广岛人桌上的可选项线条 ... ...

  阎锡山说,他要在三颗鸡蛋上跳舞如此看来,岸田还是比阎老西容易多啦 233

  在RCEP的大框架下,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内的关税将逐步取消,彼此间的贸易与跨国投资将更加频繁与活跃,这是大势所趋,不是类似麻生太郎这样的内心有疾病的小丑可以阻止的,往后的时代里,中国企业也将更多、更深层次的的进军日本市场,那作为岸田来讲,他如果真想要搞好他的新资本主义经济,当务之急就是大力改善让日本的营商环境,切实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服务好以中国企业为代表的外国投资者,用上海话来讲,你就需要当好你的店小二

  同时,明年就是50周年了,过去的毕竟已经都过去了,活着的人都必须要为现在和将来而活,整天沉溺在遥远过往中的人,是没有未来的,而要面对未来,岸田则需要先给自己换换脑子,咱们常说,不换脑子就换人,当然啦,日本人可以不断的更换首相,这没问题 ... ...但时间也是有成本的已经失去了多少个十年了 ?或者说 日本还想再挥霍几十年 ?


本文由:意昂(中国)官方平台进出口贸易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