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庭、工作、事业、疾病、痛苦……任何想要倾诉的话,都可以发送到我们的邮箱,或者在公众号长留言,更多归属可在公众号菜单栏寻找。温暖一个是一个,一起好好得活着。
在《选择的悖论: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里,分析不同人群的选择区别,中国人同美国人和欧洲人一样,深受选择之苦。不过,欧美人因为选择太多而苦恼,中国人则为没有多少选择而苦恼。
巴里·施瓦茨将这种差异解读为,对中国人而言,选择并没有构成自我的核心组成部分,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
举个例子,西方人会把买错手机看成一场灾难,但对中国人来说,手机只是一个通信工具。
真正的爱,风雨无阻。广州近期多雨水,但人们参加广交会的热情并没有被雨水浇灭。
据广交会统计,截至4月19日,有125440名境外采购商线下参会,比上届同期增长23.2%,覆盖全球212个国家和地区。
看了不少官方和自媒体发送的视频,广交会人流如织,但和过往相比,人流的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
据广交会的数据,本届广交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85682人,占比68.3%,RCEP成员国采购商28902人,占比23%,欧美采购商22694人,占18.1%。
作为比较,2018年,也就是贸易格局历史性变化之前,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当年广交会的采购商里,欧洲占比在16.92%,美洲占比为15.93%,两地合计采购商人数为6.4万人。
山东昌乐县商务局在其公众号总结道:据统计,我县参展企业共接待外商1175人次,与上届同期增长23.2%,其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835人,占71%;RCEP成员国采购商259人,占22%;欧美采购商178人,占15.1%。
名为福步外贸论坛的自媒体做了相关统计,俄罗斯和印度来的客户最多的,伊朗、摩洛哥等中东客户,东南亚等地的客户都非常多,欧美地区的客户估计不到12%。
感受比较极端的一叶知秋外贸杂记说,本届广交会老外确实多,可能是历来最多的一次,但欧美客户极少,只遇到一个波兰,一个匈牙利的。
在外贸圈,流传着很多类似的总结,几乎众口一词的是:一带一路是主流,中东俄罗斯是优质客户,欧美大客户变少。
中国外贸有两大风向标,一个是广交会,另一个是义乌。广交会上发生的变化,在义乌也有体现。
据中新社4月19日报道,义乌海关发布消息称,一季度,义乌外贸开局良好,进出口总值达1482.5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出口1287.7亿元,同比增长20.5%;进口194.8亿元,同比增长72.3%。
拉动义乌外贸的主要是“一带一路”国家,相关国家合计进出口948.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三成,占同期义乌进出口总值的64.0%。
据义乌海关,一季度义乌对非洲、拉丁美洲分别进出口267.8亿元、23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5%、39.2%;对印度、沙特阿拉伯分别进出口82.3亿元、4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0%、27.7%。
假设巴里·施瓦茨对西方人的心理洞察有效,那西方人的选择明显变了,不再偏爱中国商品。填补西方空缺的是东南亚、中东和俄罗斯、非洲等地,面对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全是买买买的欲望。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024年一季度,中国FDI金额为3016.7亿元,同比下降26.1%,但与2023年第四季度比,环比增长41.7%。
《联合早报》发现,商务部只给出了东盟这个地区的投资变化,而没有公布其他地区(并非单独国家)。一季度,东盟对华的投资增速为5.8%。
他们大概没有购物体验的轻松惬意,而是要在痛苦中做出抉择,是血拼还是躺平?是保份额还是要利润?
据《界面新闻》4月20日消息,全球头部汽车供应商博世正在改变经营策略,从份额优先,变成利润第一。
刚上任不久的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博世几乎所有的供货板块都受到了压力,(博世)正努力在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和利润之间取得平衡,不会为了市场份额牺牲利润。
博世是全球最强大的汽车产业链供应商,在行业中的地位无可撼动。前两年汽车缺芯的时候,博世的强势做派让国内造车势力们胆寒。守在博世大楼的门口等着要货,是那个时期,几乎每一家造车势力都会经历的。
据《界面新闻》,今年前三个月,博世集团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1%,是自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衰退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下滑。
比收入下滑更让博世担心的是,国内汽车行业价格战,已经到了让博世都难以接受的地步。
在汽车产业,供应商几乎每年都要给主机厂年降,根据不同的话语权决定不同的降价幅度。如果连行业最强的博世都受不了,行业利润可想而知薄如刀片。
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说,价格战和亏损卖车是行业处于不健康状况的表现,在竞争达到稳定化之前,降价压力将一直存在。去年中国市场平均车价下调15%,今年部分车型降幅达到20%至30%。
已经有部分客户对博世说不答应(降价条件)就不付款。我们预计价格谈判从年前开始会持续到年底。
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4月上旬,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50%。
这原本是一个值得高兴的结果,但惊喜背后在血泪,新能源车的价格战提前促成了50%的渗透率,也让参与者陷入花钱买吆喝的窘境。
作为最为强大的供应商,博世或许还有资本,改弦更张,保住利润,但对于特斯拉来说,没有份额,也许意味着没有未来。
意昂代理
过去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特斯拉和比亚迪几乎是唯二赚钱的公司。可随着小米SU7的入局,一卷再卷,赚钱与否变得没那么重要,全行业都在为份额而战。
果不其然,4月21日,一大早,特斯拉降价的消息就刷屏了。Model 3焕新版售价降至23.19万元人民币,降幅5.7%,Model 3长续航焕新版售价降至27.19万元人民币,降幅4.9%。
降价后,Model 3焕新版仅比小米SU7标准版贵1.6万,拼刺刀的意味很明显。
据乘联会消息,特斯拉中国3月份的销量是 89,064 辆,环比2月份大幅增长了47.5%,但和去年相比,几乎持平。
据钛媒体、芝能日报等媒体报道,除了降价之外,特斯拉还准备在上海工厂减产30%,同时裁员,以应对空前激烈的竞争。
我们在周末的檀几条里面说到,汽车行业是2024年3月,产能利用率下滑幅度最大的行业之一。有效需求放缓,竞争空前激烈,是产能利用率下滑的主要原因。
还记得特斯拉刚来中国的时候吗?当时,没人认为特斯拉会卖不动,订单排期才是主要矛盾。
如今,一切都变了,特斯拉也得为了生存而战。问题是,习惯了赚钱的特斯拉还能接受亏损吗?如果不能,那特斯拉的降价空间,也就不多了。
根据比亚迪和特斯拉财报,2023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为23.02%,相比于2022年提升了2.63%,而同期,特斯拉毛利率为18.2%,比2022年下降了7.35%。
2023年毛利已经降了7个点,2024年竞争比2023年还激烈,特斯拉还能再降7个点吗?
如果降了,维持盈利,将成为疑问。考虑到特斯拉的股价已经跌了不少,投资者们恐怕难以接受进一步降价。
不知道木头姐,有什么建议帮帮特斯拉,FSD降价?还是 robotaxi力挽狂澜?
4月19日,叶檀老师和杨澜老师做了一场海阔天空的灵魂直播。建议大家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
2016年,北京现代曾经在中国市场卖出114万辆的辉煌业绩,而如今,这个数字只有25万辆。从2016年到2022年,北京现代的销量下滑了70%。
2023年,北京现代止住了下滑的趋势,全年卖出25.7万辆,增长2.8%,但增长幅度难言乐观,现在大街上很难看到一辆现代标识的汽车。
2023年年初的时候,现代集团在其官网说,2023年是现代汽车集团在中国未来20年的开端之年,新的一年当作“中国事业再次崛起的元年”。
据《时代周报》、《次世代车研所》等媒体,2023年10月11日,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工厂项目第三次挂牌,转让底价为22.48亿元。相较于第二次挂牌降价3.32亿元,相比于第一次挂牌低了14亿。
位于重庆的生产工厂,年产能整车30万辆、发动机20万台,还附加土地使用权,建设总投资77.5亿元。
2023年6月,现代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在勋表示,将重组陷入困境的中国业务,计划出售两家工厂,这意味着除了重庆工厂,还有一家会出售。
另外,根据现代的计划,最后剩下的两座工厂将进行业务重组,未来会用于出口业务。
据现代集团官网,2023年现代汽车总营收达到162.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753.26亿元),全年营业利润为15.1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13.994亿元),净利润12.2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60.126亿元),创历史新高。
一个集团的兄弟公司起亚表现也不错。2023年,起亚总营收99.8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369.778亿元),全年营业利润11.6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24.618亿元),业绩也创历史新高。
从销量来看,现代汽车集团2023年全球累计销量超730万,连续第二年位列全球第三。
单看收入,现代和起亚是超过奔驰集团的存在,利润同样如此。在韩国,现代集团甚至超越三星,在韩国上市公司里利润排行第一。
宋仲基和李星民出演的电视剧《财阀家的小儿子》里,三星和现代之间激烈博弈,现实拍出来可能更精彩。
美国CNBC 2023年甚至专门拍了一个纪录片,揭秘现代汽车集团成就世界第三的秘诀。
里面提到现代的新能源计划,在美国市场的战略,和三星、LG等韩国大集团之间的产业链抱团等等。
2023年,现代在美国市场上仅次于通用、丰田、福特,排行第四,卖了1,652,821 辆汽车。
现代集团目前没有完全受益于美国通胀法案,为此他们正在游说美国政府,争取更多补贴政策。
对于美国市场的乐观预期,也让现代汽车进一步上调了盈利和销售目标,销售额增长率预期从10.5%到11.5%调整为14%至15%,营业利润率从6.5%到7.5%提高为8%到9%。
4月20日,《财经》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在华外资告别“躺赚”时代》。
文章提到,中国目前进入中速增长阶段,本土企业在过去二十年飞速成长,环境发生变化,很多跨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没有过去的绝对优势了,对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的冲击都很大,“躺赚”的过去一去不复返了,他们需要学习和适应。
也许,除了外资要适应中国的变化,我们也要适应外资的变化,有人来,就有人走,有人赚,就有人亏,选择而已,没必要强求,也强求不了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声明:由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暖人生、叶檀聊人生、半间白云、叶檀说、檀谈人生,请用户认准上述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对其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檀香们小心识别,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严格的空中管制,严重制约中国航空事业发展,中国机场数量只有美国的1/20
甘肃定西一学生家长与校长出轨后合谋杀夫,被捕时身怀情人孩子,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红星观察丨聘任制公务员高薪引关注 多地回应满足年限且考核优秀可转委任制
全国至少26座高铁站建成后闲置,辽宁独占5座,谁该为这些无效投资负责?
尹力 陈吉宁 陈敏尔 袁家军 易炼红 信长星等抓补链强链 【省市领导谈强链】
AYANEO AIR 1S / 2S / KUN 掌机升级 R7 8840U:5 月 24 日预订
追觅 X40 Pro Ultra 扫地机发布:升降激光雷达,5899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