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2年,淘天集团最近做出了618活动的规则调整,砍掉了被吐槽已久的预售机制,并且重启了淘宝网页版。
618活动将在5月20日晚上八点直接开始,以前那些复杂的优惠,漫长的预售时间都将成为过去式,这似乎是阿里重视用户体验的一个转变。
回顾阿里董事长蔡崇信所说的,“在过去的几年里,当我们内部审视和自我反思的时候,我们知道阿里落后了,因为我们忘记了我们真正的客户是谁。”
马云上个月也在阿里内网发帖说:“这一年最核心的变化,不是去追赶KPI,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
怎么理解阿里这一年的变革?真正的客户究竟是谁?阿里真的回到健康的轨道上了吗?
阿里过去这一年多时间都在进行着调整,我们很多学员都是淘天、1688、速卖通、阿里国际站的商家,大家其实都很关注阿里的变化。
我们看到蔡崇信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去几年里,当我们做内部审视和自我反思时,我们知道阿里落后了,因为我们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我们的客户是使用APP进行购物的人,而我们没有给他们最好的体验。”
我们能够感受到,在蔡崇信和吴泳铭回来后,开始坚决贯彻“回归用户”的战略,在执行上也很果断,从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淘宝天猫加大了对用户的投入,推出了大量破天荒的举措。
比如说仅退款、无限次退货免运费、新疆包邮等等,这些确实提升了淘宝天猫的用户体验,得到了用户的好感。
所以,在2024年3月份,淘宝天猫的GMV增长14%,增速超过了拼多多,市场份额达到44.5%。
现在,淘宝天猫的规模还是拼多多的两倍多,增速也快于拼多多,这就意味着,拼多多超过阿里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但是,我们想一个问题,如果阿里的客户是那些使用APP购物的消费者,那么,谁来服务他们?难道是平台的设计人员吗?
平台设计人员,他们只能给客户良好的购物界面体验,但对顾客来说,界面购物体验是客户的核心价值吗?
意昂官网注册
品种、价格、物流速度还有兑现价值的承诺,这些客户真正的价值是不是改变了?
就像预售当初是为了帮助商家超前营销,锁定爆款,提前备货、减少物流压力而设计的一套营销策略,确实能够给到商家充分的备货时间,也能帮助平台和商家产生更多的销售。
商家的排名、备货、物流压力都会直线上升,甚至是为了争取更多排名付出更多的成本。
到今天,淘宝天猫都没有改变赛马机制,在流量分配上,只关注同类目的前几名。
这种赛马机制,让经营者不是去做好供应链,做好品类管理,不是去做好店铺服务,不是去做好客户服务,而是花巨大的精力、金钱对付平台各种复杂的规则,争取更高的排名曝光。
当所有品牌为了流量去刷单、比价、竞价的时候,为这些成本买单的,会不会是淘天真正的客户呢?
所以,今年的618,是一个检验阿里团队是不是真正愿意改善用户体验的重要观察窗口。
我们也会持续观察,对比来看一看,平台是不是真的从追求短期销售增长,转向注重用户体验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消费者和商家经营者买不买单。
阿里在最高峰的时候,占据着中国电商市场7成左右的份额,目前这个份额差不多是四成。
从年交易额的维度去对比,阿里的中国零售是8万亿量级,拼多多是4万亿,京东是3万亿,抖音电商是2.6万亿。
所以,在最近几年经历风浪后,马云反省说:不是去追赶KPI,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的轨道。
其实,在企业重大关头,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变革的方向和起点,马云说重回客户价值轨道,就是企业在危机关头的选择依据。
不管是马云,还是蔡崇信,都确定了“消费者才是第一客户”,一切要以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为中心优化所有业务环节,但是阿里的使命还是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当然,阿里如果能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真得贯彻客户第一,不管这个客户到底是商家第一,还是消费者第一,局面都会比现在好。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把客户放在第一位。
再看小米公司,2023年雷军在小米公司十周年大会上,公布了新十年的奋斗目标和科技战略。
也就是崇敬自然、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为人类作出贡献,要具有“利他性”,这个利他不只是对待客户,还包括对员工的态度。
从华为、小米、京瓷公司的价值观中,都强调了对待客户的重视程度,华为是“客户+奋斗”,小米是“客户+跟用户做朋友”,京瓷是“利他”。
阿里的回归客户价值,强调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价值,也是在企业发展的重大关头,找到一切变革行为的根本依据,让团队的决策和行动,重新回归客户第一的价值观。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