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容服務平臺運營研究社頒發了「2023數字化運營生態大獎」,輕量化戶外引領品牌蕉下因出色的全渠道DTC運營能力,喜獲「數字化運營創新品牌」獎項。這其中,蕉下自有社群BU Camper,作為中國最早的輕量化戶外社群和蕉下輕量化戶外生態圈的重要用戶運營業態,其背後的運營故事備受行業認可。
社群對於戶外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品牌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增強用戶認同、建立情感聯結的基礎,像是始祖鳥、北面等專業戶外品牌,都有著自己成熟的社群運營體系,並通過社群傳遞品牌文化,凝聚因認同而熱愛的「品牌共創者」。
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本土戶外品牌更注重線上私域運營,線下社群是一個很少被提及的生態概念。2022年,蕉下打造了中國最早的輕量化戶外社群BU Camper,代表中國戶外品牌開啟了社群生態和中國戶外文化建設的探索。
首先要明確的是,社群和傳統意義上的私域不同。私域是媒體(Media)+社交(Social)的疊加效應,利用人和人「信任程度」上的差異,做進一步的商業行為,但依然把用戶看做流量;「社群」,是基於共同愛好的身份感認同,「聚集一群人做一件事」,重要的是社群內的用戶擁有極高的忠誠度,甚至主動參與到品牌共同體的建設上來。
在蕉下的輕量化戶外生態圈中,社群是“線上+線下DTC戰略”的重要連結,從新品開發到最終面向受眾,從線上到線下門店的會員體系搭建,從傳遞品牌精神到共建中國戶外文化蕉下在輕量化戶外生態運營的每個環節,都與“Camper”以及每個喜歡戶外生活的大眾站在一起。
在蕉下BU Camper社群團隊的種子成員都是資深戶外玩家,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卻對戶外和蕉下輕量化戶外品牌理唸有著同一份認同和熱愛。
蕉下BU Camper的主理人叫大鯨,作為一位13 年的資深戶外人,她在南極露過營,也在阿拉斯加追逐極光,在蕉下提出“輕量化戶外”概念後,大鯨帶著“想和中國戶外品牌一起讓戶外成為讓大眾更幸福的生活方式”的初心加入蕉下,也實現了自己從“戶外玩家”到“戶外專家”的轉型。
在與蕉下雙向奔赴的過程中,大鯨對戶外這件事情的認知逐漸化繁為簡,變得更加輕鬆自在戶外,可以是極限精神與自我挑戰,也可以是“出門即戶外”,擁抱天地間的美好和人與人之間的真實社交,有時候並不需要那麼多時間和金錢成本。
隨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大鯨和十余位種子“Camper”奔走在全國各地,招募戶外愛好者,無論是專業玩家還是入門新手,蕉下歡迎一切喜歡嘗試輕量化戶外的人們“同行山海間”。BU Camper構思著每一場活動的選址與內容,解鎖不同場景、不同人群、不同季節的輕量化戶外生活可能,同時,也身體力行地傳遞著品牌精神和中國戶外文化。
在十年深耕戶外的過程中,蕉下發現中國大眾戶外參與者在日常更傾向於選擇“低門檻、即時性及強社交屬性”的輕量化戶外運動,像是露營、飛盤、騎行,這些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也可以參與的運動,而不是純粹的極限戶外。
於是蕉下把自己品牌使命錨定成“通過戶外,幫助每個中國人提升獲得感與幸福感”,希望不論是消費者還是員工,都能夠通過輕量化戶外生活方式,在“天地間、肩並肩”,找到更加美好的生活可能。
與此同時,中國戶外市場相對於歐美國家還屬於發展階段,文化氛圍及專業技能儲備上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作為面向大眾的輕量化戶外社群,BU Camper相信,戶外專業知識和戶外防護意識,是大眾輕鬆自在走向戶外的基礎。
自成立以來,蕉下BU Camper社群持之以恒的舉辦自然科普公益向活動“自然研習”,並身體力行地踐行著“無痕山野”、帶走120%垃圾的環保理念。在最近“如何科學摸魚”的活動上,中山大學的博士後專家和Camper們一起來到深圳大梅沙溪邊,對深圳本土魚類與入侵物種進行科普,並手把手帶領參與者學習戶外用水安全和濾水等技能。
在輕量化戶外社群活動中,融入對於中國在地文化的保護和研習,是蕉下BU Camper傳播中國戶外文化的直觀體現。在“蕉下探城”主題的活動中,參與者們用citywalk的形式,穿過街頭、走過巷尾,在阡陌縱橫間以腳步丈量城市文脈,學習雲南蠟染工藝、用蒲草編制扇子,用雙手實踐著中國文化在戶外這件事上的生動傳承。
蕉下相信,對於中國本土品牌來説,如何圍繞“輕量化戶外”,與中國大眾共創中國戶外生活方式和文化故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這不止意味著品牌的長期價值,也代表著行業可持續的朝向,更是讓每個中國人在生活這件“小事”上,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一環。意昂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