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大市和外贸大市,宁波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特别是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统筹构建了政府主抓,口岸办牵头,口岸查验单位、市级部门协同推进,口岸企业协同参与的“一盘棋”工作体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宁波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通过数字、改革、科技“三位一体”赋能,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助力建设世界一流口岸和世界一流强港。宁波被评为全国跨境贸易标杆城市之一,宁波口岸连续获评全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最高星级。2022年,宁波口岸出口通关效率跃居全国沿海主要口岸第一,进口通关效率保持第二,进出口合规成本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宁波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进出口比重达到创纪录的5.95%,宁波舟山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三,港口硬核作用和口岸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一直以来,宁波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始终把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为提高口岸工作效率、降低口岸物流成本的重要抓手,按照“国家标准版+地方特色应用”的建设模式,强化地方特色应用,建立涵盖政务服务、物流服务、数据服务等8方面300多项服务功能,实现口岸通关“一点接入、一次提交、一次查验、一键跟踪、一站办理”,企业的获得感显著提高。2022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又迭代升级了“甬e通”国际贸易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融合口岸通关、口岸物流、贸易服务三大领域服务生态圈,已上线个多跨应用场景,可满足企业“一网通办”“一屏统揽”“一单到底”的服务需求,实现政府贸易形势精准分析意昂3、营商环境协同治理的管理要求,被评为2022年度浙江省数字经济最佳应用。通过“甬e通”平台,货物报关单制作的准确率提高到99%,单票耗时从20分钟缩短到1分钟;可实时分析从宁波口岸出口的是什么货、谁的货,从哪来、到哪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时性和细颗粒度。上线了“口岸云贷”功能,提供贸易真实性核验,为银行和企业架起便捷的融资桥梁,有效解决小微外贸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改革口岸监管模式是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宁波口岸各监管单位自加压力、锐意创新,不断优化服务水平。宁波海关实施“日清”工作机制;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通关模式,并在全国率先探索大宗散货应用“两步申报+区块链”申报模式;创新大宗商品“检疫鉴定一体化”模式,平均查检时间缩短2小时以上。实行船代免到场登临、报关行免陪同查验、散杂货船无接触装卸作业,极大提高了监管效能。宁波海事在全球率先创新推出国际航行船舶检查全程“远程化”机制,并被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谅解备忘录组织作为行业准则推广实施,外轮待检时间压缩10%以上。首创的船舶跨部门“一船多证一次通办”发证业务,时间从原先的2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最短1天,实现船舶期间“不停航”,平均每条船可节省费用超百万元。宁波边检首创的“中国边检登轮码”小程序,被纳入国务院《港口防疫工作指南》推广至全国。特别是在宁波本土新冠疫情和去年上海疫情暴发期间,宁波口岸通过设立海港“电子防疫通行证”、集卡司机“白名单”、货物集港“绿色通道”等措施,确保了宁波口岸对外贸易的畅通,充分展示了宁波港口的“硬核”力量。
强化新技术在口岸领域的应用和探索,向科技要速度、要效益,取得明显成效。如通过将宁波“单一窗口”对接宁波“最多跑一次”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可在全市350余台“市民自助服务终端机”上自主打印原产地证书,实现原产地证由窗口办到随处办、随时办、免费办的转变。又如探索实施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进口货物无纸放货和出口货物签发区块链提单模式,实现了安全、高效双提升。再如,针对宁波港口实际和发展趋势,宁波舟山港率先在全国实验有人集卡和无人集卡混合状况下的智慧港口建设,探索无人驾驶集卡、远程控制桥吊、自动智能理货等技术叠加的全场景智慧港口模式,实现作业人力成本降低50%以上,设备改造成本节约20%以上,为传统码头智能化改造升级提供了“宁波方案”,荣获2022年度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下一步,宁波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将学习借鉴兄弟城市和有关单位的先进经验做法,持续提升宁波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宁波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