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官网注册日前,由浙江省商务厅归口管理,浙江省国际数字贸易协会(对外贸易综合服务企业分会)牵头,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为主支撑,浙江融易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浙江国贸云商控股有限公司、宁波世贸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研制的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正式实施,这也是全国首个针对外贸综合服务新业态的省级地方标准。
据悉,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外贸综合服务基本要求、风险管理要求、主要业务环节服务要求等内容,全面归纳总结提炼浙江外贸综合服务发展经验和探索实践成果,填补了我国外贸综合服务工作领域的标准空白。
“力求通过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各环节制度标准的制定,明确外贸综合服务的具体内涵,规范行业形态与边界。”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指具备对外贸易经营者身份,接受国内外客户委托,依法签订综合服务合同(协议),依托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实现资源整合和服务集成,为委托人代为办理进出口货物业务中包括报关、物流仓储、退税、结算、信用保险等在内的综合服务业务和协助办理融资业务的企业。
作为代理服务企业,其拥有较强的进出口专业服务、互联网技术应用和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建有较为完善的内部风险防控体系。
浙江中小企业众多,培育和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具有先天优势和条件。眼下,通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浙江先后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外贸综合服务示范企业、成长型企业和试点企业,融易通、世贸通、金士敦、中非国际经贸港等一批优秀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相继涌现,为全国外贸综合服务新业态发展先行先试,产生了不少好经验和做法。
2020年,浙江发布《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行业服务标准的具体任务,力求通过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准入条件、经营管理、风险防控等各环节制度标准的制定,进一步明确外贸综合服务的具体内涵,规范行业形态与边界,明确外贸综合服务的经营规范,有效控制外贸综合服务经营风险,提高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服务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能力。
同时,以期用标准的制定来完善外贸综合服务新业态的绩效评价体系,推动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有效监管政策,切实提高全省外贸综合服务行业水平,为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其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管理要求、外贸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要求、主要业务环节服务要求等7个部分。”
浙江作为外贸大省,外贸企业中绝大部分为中小微外贸企业,外贸综合服务提升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推动了浙江外贸进出口与国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浙江外贸综合服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全省经认定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数量达到87家。然而,蓬勃发展的同时,其行业经营发展仍然有待规范,外贸综合服务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明确。
今年3月,《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立项论证会举行,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该标准通过立项论证。经过7个多月的研制完善,11月,该标准正式落地实施。
据悉,《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服务规范》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管理要求、外贸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要求、主要业务环节服务要求等7个部分。
如在基本要求方面,标准规定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一般要求,需要具备的组织、人员和办公服务场所以及委托人管理要求。风险管理要求方面,规定了符合商务部门、海关、税务部门、外汇管理部门、信用保险机构等运营要求和内部管理要求。对于外贸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一般要求、主要功能、数据对接、维护保障等,标准也予以了明确。
此外,围绕主要业务环节服务要求,如外贸综合服务的一般要求、建立委托关系、服务供应商选择、签订合同(协议)、订单审查与跟踪、报关、物流仓储、出口退税、结算、信用保险和协助融资等内容,同样有了相应的规范。
“通过‘标准化+’赋能,为外贸综合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浙江经验’,更好地促进外贸综合服务跨越式健康发展。”
杭州一家小型服装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几年前开始做外贸。彼时,由于企业对物流、报关等需求量较少,使用这些服务时没有多少议价能力,服务价格昂贵。
一个事实是,近年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在构筑浙江外贸发展新优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外贸综合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一头连接着千万家规模不一的外贸企业,一头连接着银行、保险、物流、海关等,它就像‘超级市场’,批量处理企业融资、通关、退税、保险、物流等一系列业务。”业内人士表示,外贸综合服务可以盘活整个进出口产业链条,压缩各环节成本,带动众多中小微外贸企业迅速成长。
如今,随着《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的实施,通过“标准化+”赋能,将进一步提升浙江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标准话语权,有效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抢占发展先机,为外贸综合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浙江经验”,更好地促进我国外贸综合服务跨越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