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职场新人真心话 从留学生到打工人这些经验一定要收好!发布日期:2024-06-25 02:04:04 浏览次数:

  澳洲会计师公会近日特邀合作高校悉尼大学的学生记者,带着同学们最关心的实习、择业、就业、职场发展等问题采访了9位来自各行业的年轻海归打工人。

  面对这些避无可避,可能曾经让每一个留学生焦虑到彻夜难眠的问题,九位年轻人们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希望能为更多仍在迷茫与焦灼的留学生们点亮一束光。

  是否回国工作是留学生们都不得不面对的必答题,尽管九位受访人的决定都有着自己的考量,但结果却出奇一致学成归国对于职业发展有帮助:语言优势和留学背景的加持,有助于收获来自外企的OFFER,同时也有助于新人更快融入团队,更好与同事沟通和协作。

  在读研究生以前,我的成长环境都在国内,割舍这些羁绊很难。在工作三年多后回看,回国工作这一决定还是非常正确的。并且,现在会觉得,其实无论什么决定都没有绝对的对错,更为重要的是你做了哪些努力让这个决定成为一个正确的决定。

  之前有考虑过留在当地,但由于疫情的原因,所以打算回国试一试。由于留学背景的加持,外企的工作氛围很适合我,也能满足我对“工作-生活平衡” 的期待,我觉得回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且外国的教学体制更注重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为现在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当初在做决定之前有着三重考量:机会、家人、专业。先看机会,国内市场的基本盘够大,对我来说,可供选择的机会也就更多;再看家人和朋友,都在国内,我更希望能离他们近一些;最后是专业,我的专业是供应链管理,要想成为该领域专家就必须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和文化,作为中国人,回到中国工作对我来说能够上手更快。

  大家在考虑是否回国时可以结合自身性格来考虑。我在国外生活了九年多,但性格使然,觉得自己并没有融入当地的圈子。回国对我来说肯定是正确的决定,无论从工作还是生活我都能很好融入,并顺利进入人生下一阶段。

  实习重要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每个人眼里见仁见智,有人实习经验寥寥也能斩获大厂OFFER,有人在实习中不断试错,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个人很看重专业课的学习。在校期间是集中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宝贵时机,这些知识点滴可能在日后工作实践中不经意间联系起来逐渐融会贯通,使你能更加快速全面地理解和分析问题,高效地沟通和处理工作任务。同时在时间和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在寒暑假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实习,实地了解和体验自己感兴趣的公司和行业,把这当成小成本试错的机会。

  我个人的实习经历也是比较少,但会建议大家去做比较“干货”的实习,能够从事和业务相关的工作,同时在实习时尽量给自己揽活,做好分内的事后主动向领导争取一些比较核心的工作机会,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另外,如果实习时发现工作不适合自己,也不要有太多心理负担,可以考虑尽快找一份新实习。

  我从大一就开始实习了,算得上实习经历比较丰富。通过在银行里的实习,发现银行不太适合我;后来又到了致同从事审计相关的实习,这段实习对我拿到普华永道的OFFER还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你立志要进 “四大” ,相关工作经历是十分重要的。

  在某种程度上,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对于你的职业发展、职场性格的塑造起着奠基的作用。当毕业生手握多张OFFER,踌躇不知如何抉择时,不妨参考以下要素。

  首先是平台,我希望找到的工作是平台比较大的。一个有着更大平台的公司,各方各面都相对比较完善,不管是员工制度、企业体系,以及包括你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规章制度都是比较健全的,有利于毕业生的学习。

  第二点我希望企业是对毕业生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划。我们面试的时候常常被问到说你的三年内规划是什么,三到五年内规划是什么,五到十年内规划是什么。类似于此我对企业是有这个期待的,希望他是有这样一个空间的规划,而这个规划是吸引我的,值得我去努力。

  第三点就是工作内容。应聘一个雇主,肯定有具体的岗位,它的工作内容得是吸引我的,并且对我以后长足的发展是起到基础铺垫的作用。

  我看重的是行业背景、公司规模和企业文化。通过筛选夕阳行业,我会规避掉那些前景不是那么好的行业,然后再从中挑选规模相对大一些的公司。同时由于留学背景,我更偏向外企,因为企业文化是相对比较熟悉的。根据这样的一个方法,我最后选择了伊顿中国,在自身行业赛道非常出名,百强企业,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对于年轻人的培养都很不错。

  我看重公司对个人成长的帮助。我当初在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摇摆。大公司工资高工作量少,但重复性的工作多,一两年下来能力可能没有很大提升;小公司身兼多职,能学到很多东西,但比较难跳到大公司,相反大公司跳槽到小公司是比较常见的。我个人比较看重平台,所以更偏向大公司。

  走出校园,来到职场,如何快速实现身份转变,成为了许多职场新人压力的来源。在这个“内卷”的时代,不进步就等于退步,但焦虑解决不了问题,除了自身努力,还可以向外寻求支持。

  在我刚开始工作时,压力更多来自于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全面了解我的工作内容,例如如何使用创新工具、如何与客户交流并提纯他们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内部的技术提升。所幸德勤也有像澳洲会计师公会一样开展“ach&achee”项目,我的ach手把手地带领我,我也观察他的做事方法和逻辑。特别是在大方向上,当我不知道该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时,前辈和同事的点拨和疏导能让我看到自身优势,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对我实现职场快速成长很有帮助。

  我的专业是会计,但工作是税务,相当于从头开始。我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考证,累积自己的优势。身边的人的确在专业上都很优秀,但他们已经学了99%,他们就算很努力,也只能学1%,而我是学100%,迟早我会追上他们。从零开始,我走的每一步都是进步。

  珍惜新人这一身份,并用好它。作为一名新人,首先要把姿态放低,“承认自己不会”是一件很有用的事。领导和同事对新人一般比较包容,但包容的时间一般只会持续半年到一年。要用好这段时间积极熟悉业务,以最快速度上手工作。另外要注意学生思维的转换,新人很容易把老板当成老师,但实际上老板只是一个高级的同事,没有义务去指导你。

  这些职场新达人也从他们的亲身经历出发,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为即将迈入职场的你们一些方向和行为上的指引。

  如果你不清楚什么行业或是工作是你喜欢的,可以多去面试积攒经验。当初我在招聘网站上海投简历,基本上小公司隔天就能发来面试邀请。在面试中多和行业内的人聊,收获第一手的资讯,能对找工作有些帮助。

  在入职前,我建议多了解公司使用的软件。通过网上搜索、咨询学长学姐,你会得到一个初步的答案。尽可能地学习如何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可以提前适应职场。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是一个优先级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在不同的阶段,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然后再做取舍。

  作为新人,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能力,也不要轻易拒绝一些看似困难的工作。我觉得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收获成就感。

  沟通,沟通很重要。很多毕业的学生会认为做好手头上的事儿,但其实我感觉勤奋是一件不用说的事儿,会发现每个人都很努力,加班时长和工作量并不能决定工作结果的质量。那么影响个人的表现比较决定性的因素,可能我觉得就是沟通,你和自己团队的交流,和团队领导的交流,和其他部门的沟通等等的都是至关重要的。

  说回来,那么这也意味着,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也要去判断这个团队是否适合你,你的直系领导和你是否合拍,尽可能去选择一个适合你的企业文化。

  避免海投简历。好的公司和机会需要针对性的简历以及准备,这会花费很多的精力。应尽量明确自己的目标,进行取舍。保底的OFFER有一两个足矣。

  在职场上,要树立个人的品牌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老板看到你的名字对应的个人形象,当老板有权选人做项目时,你就容易入选。这就要求你在日常工作中,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另外,每一年对自己的要求也要更上一层,提前适应未来职位需求的技能和能力。

  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Kimi有关“正确的选择”的解释,让我能让自己减少内耗、避免不必要的纠结,而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提升自己上。

  二是Yimeng提到的“挑战与勇气”。自此以后,我真的去尝试一些我以前觉得太难可能不会尝试的东西,做起来才发现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甚至还能获得不错的结果,这真的会给自己很大的信心去面对下次的挑战。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初入职场时个人的品牌效应。我们和企业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了品牌效应之后,就拥有了更多机会。经一事,长一智,前辈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即将毕业的准职场新人们提供了满满的干货。意昂平台


本文由:意昂(中国)官方平台进出口贸易公司提供